在线配资哪个好 陈耀:上半年中西部固定资产投资加速,长期趋势特征已显现 | 财经大咖解码经济半年报

发布日期:2025-07-17 22:18    点击次数:138

在线配资哪个好 陈耀:上半年中西部固定资产投资加速,长期趋势特征已显现 | 财经大咖解码经济半年报

  【大河财立方记者夏晨翔】7月15日,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,介绍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。

  初步核算,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60536亿元,按不变价格计算,同比增长5.3%。分产业看,第一产业增加值31172亿元,同比增长3.7%;第二产业增加值239050亿元,增长5.3%;第三产业增加值390314亿元,增长5.5%。

  数据发布后,大河财立方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中国社科院研究员、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陈耀,解读数据背后隐藏的经济运行逻辑。

  上半年中西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东部

  大河财立方记者注意到,今年上半年,全国固定资产投资(不含农户)248654亿元,同比增长2.8%。分地区看,东部地区投资同比下降0.8%,中部地区投资增长3.2%,西部地区投资增长4.8%,东北地区投资下降1.9%,呈现出“中西部加速、东部东北收缩”的特点。

  这一情况是阶段性政策效应还是长期趋势?

  对此,陈耀在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专访时表示,总体上判断这是短期政策效应与长期结构性调整并存,但长期趋势特征已显现。

  他分析称,从短期因素看,一是政策倾斜。“西部大开发”“中部加快崛起”等政策,使中西部近年持续获得基建投资、产业转移补贴等支持,而东部地区更注重高质量发展,投资增速自然放缓;二是项目集中落地。中西部符合“两重”的重大工程,如成渝双城经济圈、长江中游城市群进入建设高峰期,推高投资数据。

  从长期趋势看,一个是产业由东向西的梯度转移,制造业向成本更低的中西部迁移是长期过程,尤其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加工型产业。另一个是人口与市场的变化所致,中西部城镇化率提升、消费市场扩大,吸引更多投资;东北则面临人口流出和传统产业衰退的挑战。因此,当前数据反映政策红利释放,但中西部崛起和东北转型压力将是中长期现象。

  此外,陈耀还告诉记者,中西部投资驱动具有其底层逻辑支撑。首先是成本优势,土地、劳动力成本低于东部,叠加税收优惠,吸引如电子组装、纺织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;其次是国内供应链重构,受外部环境影响,使得国家和企业更注重供应链安全,中西部成为“备份基地”。

  而东部投资收缩的本质上是结构转型阵痛。东部主动缩减高耗能、低附加值产业,转向研发、高端制造和服务业,如上海集成电路、北京数字经济等。另外也有基数效应,东部基础设施已较完善,投资边际效益递减,转向技术改造而非规模扩张。

  “因此,从宏观政策角度可以获得的启示是,既要不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,避免中西部陷入低端产能陷阱,同时也要加大支持东部‘腾笼换鸟’力度,使其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‘本垒’。”陈耀表示。

  新旧动能转换已从“量变”转向“质变”

  记者还注意到,今年上半年,工业领域中,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速为10.2%,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为9.5%,增速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3.8和3.1个百分点。服务业中,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1.1%,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9.6%,表现亮眼。

  对于这一表现,陈耀分析称,今年上半年,行业投资分化特征表明,一是工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提速,新能源车、工业机器人等装备和高技术制造业增速快,反映技术升级和产业链高端化;二是高端服务业继续保持强劲的需求,云计算、灵活用工等信息技术和租赁商务服务增长,体现数字化和服务业开放红利。

  “可以说经过这些年的努力,新旧动能转换已从‘量变’转向‘质变’,但传统行业,如钢铁、建材等仍占较大比重,需要警惕‘青黄不接’风险。”陈耀表示。

  在政策层面,陈耀建议,从供给端看,还要加大对基础研发,如芯片、工业软件等的税收抵扣和政府采购支持。继续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,加大智能制造补贴,避免“一刀切”淘汰。

  在需求端方面,要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应用,加大政府采购新能源设备力度。通过“新基建”,如5G、数据中心等拉动高技术服务业需求。

  最后,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上,要引导中西部承接零部件研发等高附加值环节,而非仅组装加工。东部地区尤其是京津冀、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动力源,要强化试点人工智能、量子计算等“未来产业”,形成示范带动效应。

  “总体上,当前经济数据反映出中国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正在经历深刻调整,中西部崛起与东部转型互为补充,新旧动能转换已取得局部突破。下一步需通过差异化产业规划、创新激励等精准政策巩固成果,避免区域失衡和传统行业硬着陆。”陈耀表示。

  责编:王时丹|审校:李金雨|审核:李震|监审:古筝在线配资哪个好



相关资讯



Powered by 配资资深实盘股票_在线实盘配资指南_实盘配资专业网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© 2009-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